展览动态

2023-07-01 - Idea!想法 2022-11-06 - 未来概念设计100 2022-05-21 - 未曾经验 2022-05-21 - 理想生活 2021-10-23 - 视觉剧场 2021-06-11 - 叙述 2021-06-04 - 想法 2021-04-17 - 逐梦视界 2020-11-27 - 纪念包豪斯 2020-09-26 - 红砂物语

<  >
许燎源艺术作品

综合材料 水墨作品 装置艺术 概念家具 书法作品 陶瓷艺术 琉璃艺术 漆器 发际

艺术沙龙

  燎源艺术沙龙成立 2012-02-27 《时尚芭莎》许燎源植入生活的空间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三人行 《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精品六人集》 《意识图语》许燎源当代水墨艺术

友情链接

[朴素堂视觉艺术馆] [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凡尔赛博物馆] [社会能量-荷兰交流设计] [美器天成-艺术品] [无一物]

9:00—17:00 逢星期一闭馆,节日期间照常开放

参观电话:028-84678585

门 票:

全 票:成人全票,票价30元(特殊展览另定)

半票:学生、教师(凭证)

团体票:二十人以上团体凭介绍信门票20元

优惠票:持特约客户优惠卡享受八折票价

免票: 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凭/随父母来参观的未成年子女/65岁以上老人(凭老人优待证)/记者/现役军人/荣誉军人/残疾人

请自觉遵守公共文明卫生秩序

1. 展区内不准吸烟,游戏、进食和饮用饮料须到指定区域,不得喧哗和追逐。

2. 带小孩的观众,请管好小孩;注意安全卫生,保持展厅安静,维护展场秩序。

3. 请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草坪,不要攀骑户外艺术作品。

俄游画影
1 2 3 4
——观“俄罗斯之行绘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5年12月26日下午3:30        
展览时间     2015年12月26日——2015年1月6日 
主办单位    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    成都本土画廊/成都本土画廊(香港)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许燎源现代艺术馆
支持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蓝顶艺术区
策 展 人    吴永强
执行策展    何一兵
助理策展    伍 希
 
参展艺术家
马一平   何多苓   候宝川   段飞   甘庭俭   高翔   高玠瑜   龚健     荷译   黄振国   华堤   何一兵   韩忠   韩易飞   胡宁   林泉   刘勇   刘学伦   黎建伟   刘珈闻   李珊   孙榕蔚   石高青   唐雯   王大军   吴江涛   伍希   文涛   吴坚   王嘉陵   谢兰   余佳   伊藤明子  曾朴  朱可染  赵尚义
 
吴永强(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成都市本土画廊承办,许燎源当代艺术馆协办的“俄游画影——俄罗斯之行绘画作品展”将于2015年12月26日在许燎源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荟萃了马一平、何多苓、侯宝川、华堤、荷译等三十多位川渝艺术家的150件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他们远赴俄罗斯旅行作画的成果,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得以追踪艺术家的足迹,分享其游走异国的旅程。
 
  踏上这一段旅程,我们将暂别熟悉的乡音,相遇陌生的风景。一路上,我们将见到辽远的天空、广阔的原野、绵延的群山和茂密的森林。我们也将踏上时间的旅途,体会昼夜的交替、阴晴的变幻,并辨认出季节的颜色。脚踏松针,我们走向森林;沐浴微风,我们面朝大海。一路上,我们伴着清晨的丽日、傍晚的霞光、阵雨前的浓云和雨霁时的晴空,看见奔腾的溪涧、平缓的河流、矗立的礁石和搁浅的船只,望到秋色中树的斑斓和云的逍遥……而当大地银装,森林素裹,河流覆盖着冰雪,沼泽倒映着寒林,我们又将见识到俄罗斯大地上冬日的酷寒。那时,芦苇丛中,冰剑出鞘;茫茫雪原,枯树伶俜。积雪压着村庄的房屋,冻土掩埋了城市的街道。远山嵯峨,天地冰封。然而道路并未在严寒中迷失,因为即使朔风凛冽也有飞鸟的痕迹,即使白雪皑皑也有太阳的回光;有时,不待冰雪消融,我们就好似嗅到动物出没的气息。走进城市,我们见屋舍俨然,人影婆娑;走出城外,我们见树高草低,道路蜿蜒。草薰日暖中,风儿传送着花的芬芳;瑞雪飘扬处,种子在地里秘密地发芽。冬天的颜色刚刚褪去,春天的花房便止不住爱情的冲动了。我们深感,生命,才是这些画面的主角。不论是森林还是旷野,河流还是湖泊,只是作为生命活动的背景才变得生动。在这些画面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动植物的坚韧,也见到了人的活跃。我们最难忘的是夜半的歌声,白天的喧闹和教堂里传出的祈祷……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也能邂逅人的踪迹。他们在大路,在林间,在地平线上,在黎明和黄昏,在日照和雨雪中出没。这时,群山和旷野便退向天边,令人辨认出行路者的身影。这正是那些游离俄罗斯的画家的身影。他们在观看风景,而远处的风景,也在看着他们的行迹。


  本次展览构成了一条充满异域风情的绘画长廊。其中有对风景的描绘,有对人物的刻画;有叙事性作品,有情境性作品;有写实风格的作品,有意象风格的作品;有对乡村的观察,有对城市的写照;有对昨天的怀想和对今日的凝望。如果说川渝绘画固有乡土传统,那么在今天的展览上,我们就将见到乡土之思对异国题材的孵化,何况数十年来几代中国画家与俄罗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另外,我们特别注意到,尽管有多种题材,风景仍然是今天展场的主题,而且多数作品来自于写生。这样,它们就不但让我们读到了关于风景的叙事,而且交代了关于艺术家身体移动的轨迹,表明他们放弃了文字和图像的纠缠,从画室中走出来,直至走向远方。这些作品以鲜活的写生感奏出了风景的乐章,让我们听到了艺术与自然重建关系时的悲喜交集。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由绘画手段弹奏出的曲调。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可能会暂时忘掉创作者的身份地位,忘掉所谓“当代性”的观念纠结,因为一幅幅活的画面已是自足的世界,其本身的魅力已让我们流连忘返。

  要是我们可以把风景作为一个修辞,来概括今天的作品,那么重提自然、风景和风景画的关系就是必要的了。英国当代美术史家马尔肯•安德鲁斯区分了三者的界限。他指出,自然独立于人的感知之外,风景是人对自然感知的结果,而风景画则是艺术家处理风景所致。其中经历了一个双重否定的过程:第一重是对物质自然的否定,第二重是对感知自然的否定。随着客观的、自然的分量逐渐弱化,主观的、心灵的色彩越来越浓。恰好,今天的这些作品就可以作为解析这个过程的标本,那就是客体性的隐退和主体性的生成。这些作品——包括街市的风景、人的风景和野地的风景——让我们见到了相伴画家俄罗斯之行的“有我之境”。即使只见草木,不睹人迹,也令人感到光阴的变幻;即使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也让人应接到生命的温度。它们祛除了物的表象和肉身的遮蔽,曝露了旅行的意义和艺术的奥秘。

  虽然共同得之于俄罗斯之行,但对比这些作品,我们发现画家们却各自据有不同的透视方位。一部分作品也许会让我们想起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讥议李成画作时所说的“以大观小”;而另一部分作品会让我们心中闪现出一个对立的词语叫做“以小见大”。前者更倾向于登高望远,即使细节处理也被置于对象的整体关系中实施考量。反之,后者更喜欢从细微处着眼,摩挲风物,甚至一块草地,一片丛林,以此渐渐引出对异国风情的洞察。或者说,前者远取其势,后者近取其质。两者结合,便构成了“俄游画影”的浑厚图像。其大者开门见山;其小者具体而微。前者迅速地给出了一个关于俄罗斯风情的意象性概念;后者慢慢映现出北国大地的脉痕。而展览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则处在“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之间。因为以大观小,它们取得了象征的品格;因为以小见大,它们又包含着刻画的成分。当这些作品融合描绘性,与象征的修辞构成张力,将表现力伸向自然、历史、异俗以及个人的情怀时,不用说,那更是想象力的结晶了。

  虽然这里每一位画家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视觉风格,但当我们从展场上走过,却明显地感到一股风的气息,无论它们是光影浮动,是雾霭弥漫,还是精灵起舞。那是一副久久运行在机械日程中的身体在把自己流放至时异国他乡时所沐浴到的风,浑身充满了浪漫的憧憬。这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温度、有质感的风,映照着昼夜的阴晴、朝夕的霞光,吹奏着异域的笙箫,映现着春的萌动、秋的萧瑟和冬的酷寒,传递了天地入梦时的呢喃、醒来时的歌唱。这风,遵循着事物生长的肌理,表征了手与心的默契,同时粘带着泥土的味道,回荡着普天之下大地上生灵的脉动。借着风势,我们分享到无言的沉思,见证了短暂的生命在远游世界中瞥见的一瞬及恒在的回味。趁着这股风势,我们也似乎见识到了中国当代绘画目前产生的一种趋势,那便是追踪文脉,再续前缘,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开掘创造力的源泉,从而洞见原始的真理。它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阅尽沧桑之后的一次新的领悟,其结果是踏进铁鞋,得来功夫。本次展览再次见证出中国艺术家不得不面对其宿命,那便是在传统与当代、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语境中探询自己的创作方位。今天的这些画家们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却未在创作上放弃本土的文脉,这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东方情韵。我们看到,即使是厚实的色层,也掩抑不住水墨般的灵动;颜料、笔触甚至综合材料,都放弃了身为固体的执拗,让人觉得正在向画面深处溶解,柔情似水,透脱如云。流动的笔势、写意的笔触、背景与主体形象弥漫的统一,粗细、刚柔、虚实,相克相生,有如天地万物异声同唱。在视觉美感与诗性、哲理的平衡中,这些画流动着中国文化的血液和久违的雅逸。其中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又往往与表现主义的扩张性以及画面本能的秩序感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听任画家从心灵、大地、风动、以至动植物的呼吸中,建立画面的真实,再用这种真实来探照远行者的路途。那些敏感的笔法,叩问着陌生;纵放的挥写,撕裂了沉闷;颜料的物性,赋予画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绵密的质地。在俄罗斯大地上,画家们环顾周遭,有时想起谁,有时忘掉谁。在城市街头,他们看人流杂沓;在田野乡村,他们亲近土地的温暖;而在记忆深处,他们拂去时间的尘埃。有时,他们让微妙的灰调子浮动着烟雨般的惆怅,仿佛要穿越时光的纹理,把异国的风景看个透彻;有时,他们在画面中释放出跳跃的明暗和火一般的色彩,好像要引出夏天的激情,融化冬日的冰封……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所有中国艺术家都有着一份俄罗斯情结,尽管由于出生年代的差异,其性质各不相同。这也是今天的这些川渝艺术家得以将乡土情怀寄托于俄罗斯之行的缘由所在。可以说,在回忆和想象的天地里,中国艺术家对俄罗斯并不陌生。可是,当他们走到这里,不论是故地重游还是初来乍到,都产生出无比的惊奇,本次展览就是对这种惊奇感的见证。他们惊奇于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悠久文化,惊奇于其中的变与不变,惊奇于平坦的大地上原来也有曲折的风景。也许正是因为预期的熟悉,他们才创造了陌生。更重要的是,比一般旅行者,画家们又多了一种观看方式,那就是艺术的注视。由于这注视,异国的纹理凸显出来了,但同时退到了激情的背后。在美的呵护和想象力的提炼中,诞生出我们眼前这些别样的“俄游画影”。
 
  2015年12月19日,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1 2 3 4